巢湖安徽公务员

首页 > 备考资料 > 安徽公务员

2020安徽省考行测练习之常识:政治常识题(7.8)

安徽华图 | 2020-07-08 14:21

收藏

  2020安徽省考行测练习之常识:政治常识题(7.8)

  1.从古代的“把酒问青天”、“嫦娥奔月”,到今天的“神舟”号系列对太空的探索,再到“天宫一号”的发射,我们对太空的了解越来越深入,这说明( )。

  ①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②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是一帆风顺的

  ③实践锻炼并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④实践决定认识,认识是实践的目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拥有私家车的人越来越多,我国正在迈向汽车社会,汽车社会的来临呼唤“汽车道德”的出现体现了( )。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社会意识具有反作用

  C.世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D.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3.《资本论》是诠释马克思思想最重要的文本依据。它通过探讨商品生产、商品流通和总过程的各种形式,明确了物质、利益、财富、阶级和所有制等问题,但贯穿这些方面的价值归旨不是( )。

  A.“现实的个人”的处境及其未来

  B.“实践的人和人的实践”

  C.“人与人的关系”

  D.资本及资本的逻辑

  4.下列选项中属于辩证法观点的是( )。

  A.“人的感官是人认识外界事物的天然屏障”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人不能两次踏进一条河流”

  D.“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5.古诗云:“眼处欣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下列选项中与此诗所蕴含的哲理相同的是( )

  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C.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D.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ღ答案在下一页👇

  

  答案与解析

  1.答案: B

  解析: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随着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入,认识也会不断加深,认识反过来进一步指导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也是认识的最终目的。所以“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实践锻炼并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的说法是正确的;“实践决定认识,认识是实践的目的”的说法错误,应为“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受技术手段制约,也经历了曲折的过程,所以“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是一帆风顺的”说法不正确。故正确答案为B。

  2.答案: A

  解析:

  本题汽车社会的表现是“私家车的人越来越多”,这是一种客观现象(社会存在),而汽车道德属于主观范畴(社会意识)。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性质和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和变化。这也就是本题所说的汽车社会需要汽车道德,故正确答案为A。

  3.答案: D

  解析:

  从表面上来看,《资本论》探讨的是商品生产、商品流通和总过程的各种形式,探讨的是物质、利益、财富、阶级和所有制等问题,但贯穿这些方面的价值归旨是“现实的个人”的处境及其未来,是“实践的人和人的实践”,是“人与人的关系”。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本题相关知识点:

  资本是投入生产过程中的货币。资本的本质:资本是一个历史范畴,体现了一种生产关系

  资本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生产资料形式存在,一部分以劳动力的形式存在

  (1)按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不变资本、可变资

  (2)按照资本价值周转方式不同:固定资本、流动资

  资本从一种形态出发,经过不同阶段,最后又回到它原来形态的整个运动过程,就叫资本的循环。 资本循环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是货币资本循环、生产资本循环、商品资本循环三种循环和形态的统一

  《资本论》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彻底的批判,资本主义却从《资本论》中汲取营养,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在自身范围内的进一步发展。马克思认识到了经济过程的动态性,并预见到了经济周期的存在,而且发展了关于经济活动的封闭理论。他同时还是第一个将经济和历史联系在一起的经济学家,而《资本论》就是他这种创举的体现。

  同时《资本论》也没有简单地把精神生活、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一般过程归结为它们的共同基础——物质生产过程,而是从物质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中引出了全部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内容和形式。

  《资本论》的方法的最大特色,就是把逻辑、辩证法和认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

  4.答案: C

  解析:

  “人不能两次踏进一条河流”是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的,他强调世界的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这是代表他辩证法思想最有名的一句哲学格言。

  而A项将认识与存在孤立开来,B项只片面承认意识,D项只承认运动的绝对性,不承认相对静止,A、B、D都是片面孤立的形而上学观点。故正确答案为C。

  5.答案: A

  解析: 题干中的诗词是在说人们要通过亲身的实践才能有客观准确的认识,而选项之中只有A项是说我们通过间接经验得到的理论还不够直接准确,需要我们去亲身实践,所以选择A项。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